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驚艷義烏萬達廣場!
瀏覽:3228次
9月7日-9日,中秋前夕,天下美酒業在義烏萬達廣場舉辦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。萬達是城市地標,“茅臺中秋展”特地選在義烏萬達舉辦,正是為了更大程度地觸及到本地消費者。活動期間,吸引了各個年齡層、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駐足參觀,三天總參觀人次近3萬!
臨近中秋,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以家庭團圓、茅臺文化為著力點,以從古至今的中秋團圓為主線,打造了多個不同的生動場景,并在每個場景中,將茅臺文化融入其中,讓參觀者在感受場景變化的同時,逐漸深入地了解茅臺文化。
雖然不是人人都喝酒,但是對于茅臺酒,每個人都想抿上一小口,這是茅臺酒長久以來積累的龐大的群眾基礎。而茅臺酒的歷史文化、釀造工藝,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卻是陌生的、新奇的,并且他們有極大的興趣去了解和探索。這也是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的初衷之一:讓更多消費者最大程度地接觸到茅臺文化!愛上茅臺文化!
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共設置了“嫦娥奔月”、“飲酒賦詩”、“川鹽運黔”、“回家團圓”、“一封家書”、“探秘茅臺”、“成義燒坊”等七大場景,并將茅臺文化貫穿始終。
場景一 嫦娥奔月
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記載在西漢(公元前202年-公元8年)《淮南子》中,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。
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,有關仁懷茅臺鎮釀酒的記載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。據司馬遷《史記》記載,公元前135年,漢武帝在品嘗了使臣唐蒙從夜郎國(今遵義仁懷一帶)帶回的枸醬酒后,大贊其“甘美之”!由此可見,茅臺釀酒的傳統也是源遠流長。
看到傳說中的嫦娥仙子就在眼前,現場的小朋友們異常興奮,而家長們卻更想去茅臺工藝區一探究竟!
場景二 飲酒賦詩
如今我們“無酒不成席”,對古人來說,卻是“無酒不成詩”。很多傳唱千古的佳句,都是詩人在酒興正濃時一揮而就。如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》就是有關酒、有關中秋節的千古名篇。詩與酒交織在一起,相互成就,相映生輝。
在飲酒賦詩這一場景中,筆墨紙硯一應俱全,有茅臺酒有古箏曲,讓大家真實感受古人的風雅!
場景三 川鹽運黔
美酒河畔,一艘運載美酒和食鹽的船正停靠在此。參觀者在“川鹽運黔”的解說牌前駐足,還有不少家長帶孩子前來,為孩子解釋美酒河和川鹽運黔的故事。美酒河的風景和故事還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呢!
貴州省不產食鹽,用鹽自古以來需依賴于四川。而貴州茅臺鎮盛產美酒,又得利于赤水河的水道運輸便利,酒鹽貿易便快速繁榮了起來。赤水河一度成為貴州地區商貿的重要港口。清代著名詩人鄭珍筆下的名句“酒冠黔人國,鹽登赤虺(huǐ)河”描繪的正是這一景象。赤水河也因此被稱為“美酒河”。
場景四 回家團圓
從小,我們就知道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河的英勇事跡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茅臺酒與紅軍的緣分就來自于此。在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中,我們特地打造了一個紅色家庭。
紅軍長征是解放戰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,而“四渡赤水”中“第三渡”便是在茅臺鎮。當時紅軍面臨缺醫少藥的困境,當地老百姓就用茅臺酒為戰士們消毒驅寒,臨走時,紅軍還按市價購買了幾壇茅臺酒,為后面的長征提供了不少幫助,茅臺酒也因此與共產黨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在這個場景中流連忘返、對老物件愛不釋手的,大多是從革命年代生活過來的長輩們。對他們來說,這里不只是擺設,更是往昔的光輝歲月!
重要的節日,一定要有美酒陪伴!如今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每逢重要節慶,很多家庭都會備上好酒好菜,席間,總能看到茅臺酒的身影。
場景五 一封家書
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為參觀者準備了數十種精美的明信片。明信片上,茅臺工藝、環境、文化等巧妙地融入其中,吸引了眾多參觀者。甚至不少參觀者詢問能不能將帶有茅臺標志的明信片帶回去收藏!
特制的茅臺明信片,已經帶著許多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飛向目的地了!
為了給收信人增加驚喜,天下美酒業從近900張明信片中,隨機抽取了9位幸運明信片,為明信片上的地址額外寄出價值468元的茅臺王子酒(醬香經典)一瓶。中獎明信片如下:
目前,本地中獎明信片的獎品已全部送達!
外地的中獎明信片,獎品已安排寄出!
場景六 探秘茅臺
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農歷節日之一。而農歷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歷法,自古以來指導者各類農業生產。
作為中國名酒,茅臺酒的釀造至今仍延續著古老工藝,嚴格依照農歷二十四節氣組織生產,充分利用氣候的變遷與當地的原料,堅持采用人力完成釀酒的每一道工序,充分體現了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哲學思想。
在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的“探秘茅臺”場景中,從墻畫到物件,無不向參觀者展示著茅臺制酒的奧秘。
在這里,很多參觀者才知道茅臺的釀酒工藝是多么復雜,才理解茅臺酒為什么如此稀缺!
茅臺酒的工藝決定了它生產周期需要1年、存儲周期需要4年,從開始生產到出廠,中間需要沉淀5年時間。可以說,茅臺在成本上要高出其它白酒許多倍!
同時由于茅臺酒原產地的自然環境、生產原料和釀造工藝的不可復制性,才形成了產品的稀缺性。
來自茅臺鎮的紅纓子糯高粱、茅臺酒制酒的曲塊、高溫餾酒、高溫堆積發酵等等茅臺酒特有的原料和工藝,也一一具象在大家的眼前。對茅臺酒格外好奇的人,還會蹲下來仔細研究著糯高粱和本地高粱的區別。
茅臺酒生產所用的高粱不同于北方高粱,必須采用當地有機糯高粱,俗稱“紅纓子”,具備顆粒小、皮厚、堅實、飽滿,支鏈淀粉和單寧含量高的特點,適合茅臺酒多輪次蒸煮和發酵的工藝要求。
場景七 成義燒坊
探秘完茅臺的釀造工藝,茅臺酒廠的前身“成義燒坊”就在眼前。
成義燒坊始創于1862年,是今天茅臺酒廠的前身,被譽為“茅酒之源”。起初,是一代孝子、四川瀘州鹽務總辦華聯輝為了滿足母親喜歡喝醬香酒的心愿而創辦。1915年“成義燒坊”與“榮和燒坊”的樣酒并稱“茅臺酒”被送往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,一舉奪得巴拿馬金獎,聞名世界。1951年,“成義燒坊”被公有化,后與“榮和燒坊”、“恒興燒坊”合并成為國營茅臺酒廠。
“掌柜”把好酒都擺上了柜臺,也為路過的朋友們準備了不同款式的品鑒酒。剛剛探秘了茅臺釀造工藝,再嘗一口茅臺酒,這時候的體會跟平時肯定大不一樣。
“醬香突出、優雅細膩、酒體醇厚、回味悠長、空杯留香持久”不再是茅臺酒瓶上的一句話,而成了實實在在、能品嘗出來的味道!沒喝過茅臺酒的人躍躍欲試,嘗過之后豎起大拇指!而不少資深的“醬粉”要求再來一杯!
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 沒有按照傳統的展會布置,而是穿插了跨度非常大的故事情節,讓大家在享受精致的場景、跟著故事前進的同時,把茅臺文化潤物細無聲地融入進去。
除了場景,現場的彩蛋活動同樣如此。
“嫦娥回月宮”手機小游戲,讓大家著迷!
現場尋找線索、填寫茅臺工藝答卷的“賞金獵人”游戲,讓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 成了萬達廣場最熱鬧的場所。
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人,每個人都拿著茅臺答卷認真地填寫。別看小朋友們不能喝酒,他們對茅臺文化的興趣和了解可不少!
通過場景設置和游戲鞏固,他們知道了赤水河緣何稱作美酒河;知道了紅軍與茅臺酒如何結下不解之緣;知道了茅臺酒從生產到出廠需歷時5年;知道了1915年“成義燒坊”與“榮和燒坊”的樣酒并稱“茅臺酒”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奪得了金獎......
“茅臺文化中秋展”將各個年齡層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集結于此,在城市人流量最密集的空間下呈現了最通俗易懂的茅臺文化,游戲與知識融為一體,以最輕松的氛圍讓數以萬計的人近距離接觸茅臺文化、了解茅臺文化、愛上茅臺文化,從而讓“文化茅臺”更加深入人心。
從“茅臺文化”到“文化茅臺”的順序之變,不是排列組合的簡單調整,而是意識、定位、戰略的改變。宣傳和踐行“文化茅臺”、擴大茅粉圈、讓茅粉們既會品嘗茅臺也會品鑒茅臺、讓文化茅臺真正走進茅粉們的心里,天下美酒業一直在行動!